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
何文波认为:“广泛采用钢结构,特别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将对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推行智能建造起到巨大作用。在这一进程中,钢铁材料将充分发挥其高效、循环、绿色的特性。钢铁产业与建筑产业的无缝衔接、绿色互动,对实现“双碳”目标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钢结构建筑具有绿色低碳特性。与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可减少12%能耗、39%用水量、15%二氧化碳排放、6%氮氧化合物排放、32%二氧化硫排放、59%粉尘排放、51%固废;通过智能建造,建筑综合成本可降低20%以上;钢结构建筑寿命终结时,钢材可以回收利用,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十分可观。发展钢结构建筑,既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钢铁业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是钢铁资源战略储备的有效方式。
但是,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量的比例在40%以上,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比只有5%-7%,钢结构住宅占比仅1%左右。
针对全社会对发展钢结构建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钢铁企业与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全产业链协同不足,致使钢结构建筑发展建造成本过高、钢材应用率低、供给方式局限等问题,何文波建议:
一、完善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1.调整税费等政策。对于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税收、资金、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倾斜。如要求经济适用房采用钢结构建设;拍卖商品房用地时,要求必须配套建造10%-15%的钢结构住宅;在建筑项目审批时,根据该建筑的碳排放量确定税率;将钢结构加工税率降至9%。
2.钢结构住宅采用套内面积交付。鉴于钢结构建筑用材强度高、构件体积小、可使用面积占比高,建议政府出台钢结构住宅采用套内面积交付政策,以充分体现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3.取消钢结构建筑中人防工程或降低易地建设费用。鉴于人防工程建设会降低钢结构住宅建设进度,建议管理部门取消钢结构建筑中人防工程,或适当降低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用。
4.调整建筑防火规范。鉴于在建筑防火材料中,混凝土高于400℃就会被破坏,而钢结构一般要到800℃-1000℃高温才能融化,建议调整建筑防火规范,采用钢结构防火规范。
5.推动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并配套支持政策。全面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在鼓励安置房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同时,出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提前预售、可取消隔墙、可分步分项验收等配套政策。
二、以标准化、智能化为抓手,完善以装配式钢结构为主体的智能建造体系
1.持续优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开展钢结构住宅标准体系及材料体系、建设体系的研究。建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集中组织钢铁制造、建筑节能材料、建筑标准体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和生产规范,形成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
2.大力推广以钢结构为主体的数字化建造。在国家科技计划牵引下,加强协同创新,通过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产品模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建造。
3.搭建钢铁-建筑产业互联网协同平台。构建钢铁-建筑产业互联网协同平台,通过建筑产品定制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形成建筑业全新的生产模式,降低整体成本。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提出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建议,具体如下: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建议优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
背景:
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城市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建筑是其中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今年1月份出台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绿色低碳建筑既要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也要大幅降低建筑日常能耗和排放。
具体建议:
1、加大对装配技术的扶持,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鼓励政府投资、民间投资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培育一批集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前期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服务。
2、加大绿色建筑发展激励力度。将省级高星级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纳入省级城乡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奖励申报范围。对实施绿色建筑成效显著的企业,在其资质年检、升级换证、信用评价中给予免检、优先和加分等奖励。
3、加快建筑技术创新培育。支持建筑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鼓励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推进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实施税费减免。把对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到国家科技层面,加大对建筑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
4、优化建筑结构降低使用能耗。选择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研制推广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大力发展结构自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
5、优化外墙保温相关管控标准。现有外墙外保温寿命短、隐患大,建议推广外墙内保温,消除后期脱落隐患,对于使用外墙内保温技术的,适当放宽得房率要求。外墙保温材料推广使用聚苯板,提升外墙保温涂料质量并定期维保,提升安全和保温性能。
6、加大鼓励精装修房。提升建设标准,杜绝用户重复装修,减少各类材料和能源浪费。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建议大力推广农村装配式住宅。他在走访中发现,农村住宅基本是砖瓦房和混凝土现浇房,存在规划不科学、无专业建筑师参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随意性大等弊端。“这种粗糙的施工方式,让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会增大建筑能耗,也降低了居住舒适度。”朱明跃说。
▲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
朱明跃称,新型装配式住宅有着设计科学、施工快捷、装饰装修一体化、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等特点,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方式,无论从社会效益、绿色发展理念,还是投资周期效益、产品品质等多方面考虑,装配式农房的性价比都远优于传统砖混农房。
在朱明跃看来,乡村建设集约化、现代化可以农村装配式住宅为抓手,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安居幸福感。“要让父老乡亲像逛景区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房子。”朱明跃道。
具体推动中如何按下“快进键”?朱明跃建议完善平台机制建设,降低供需双方交易成本。政府与企业可协同建立乡村建设交易平台,不断探索从建筑建设到乡村“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盘活的新型交易模式。
“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在城市推行多年的经验,出台符合各地的新民居建设指引和奖补政策。”朱明跃说,执行中可类比参考新能源企业、行业的奖补政策,出台灵活的产业政策,利用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生存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对新型民居生产建设单位进行扶持引导。另一方面,在国内选取试点地区推进新型乡村建设,通过试点推广经验,带动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助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朱明跃说,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东风”,应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为父老乡亲带去有别于以往“穿衣戴帽”的新型居住产品。“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能只解决农民住房‘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从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农民住房‘好不好’的问题。”
来自:中新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进一步落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建议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从规划设计、投资、研发、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上深度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使项目更可持续,更有生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
(图片来源中房报图库)
邹彬认为,城市更新行动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从宏观层面看,城市更新是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现实需要。从中观层面看,城市更新可以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势能、服务市民幸福生活。从微观层面看,城市更新是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实现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邹彬建议,应由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形成合力,见效落地。他认为,政府主导是前提,应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相关规划;模式合理是保障,应进一步促使城市更新项目更有生命力。
具体来看,邹彬建议,鼓励大型国有企业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更新改造,发挥其全产业链、全专业优势,为更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支持。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参与,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城市更新项目具体情况,创新信贷金融产品,优先保障符合条件更新改造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对城市发展需要且难以实现平衡的项目,经各级政府认定后由财政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在税费政策方面,建议对纳入城市更新的地块,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相关减免政策。
此外,邹彬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新时代建筑工匠人才保障,进一步营造发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来自:中青网,人民网,中工网